你们修仙的还玩这一套吗 第21章

作者:玉小文 标签: 情有独钟 仙侠修真 玄幻灵异

符箓咒术引来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劈头盖脸向他们而来,毫无情面可言。

他们应对得手忙脚乱,差点扯头发打架。花了好半天,才终于缓过气来。

但这口气没缓到底,就把他们呛了个半死。

——他们被拉入的阵,与他们做来困白知秋的阵一模一样。

谁都没想到白知秋居然还是个斤斤计较原样奉还的。

这阵法被白知秋重又改过了一小部分,比他们拿来困他的精细,但不及他们的强。布在阵里的符箓咒术,则尽数被摘了出来,原样奉还。

饶是如此,他们仍在其中困了整整一夜。

几人灰头土脸瘫坐在地,一扭头,就见站在旁边看了一夜好戏的白知秋,还有陪着他的明信。

这师门还能不能好了?

上碧云天前,他们皆是各阁弟子中最卓越的一个。本就心高气傲,此时丢脸丢到了自己师父面前,哪肯轻易服气。

加之消了那点忌惮,姜宁又花了一旬折腾那座困阵,又还给白知秋了。

落阵盘时,秦问声是真的担心他。

结果,白知秋没进去,陆积玉进去了。等陆积玉出来,姜宁不出所料挨了顿揍。

以此为先河,他们后来走在碧云天,时不时就能入阵入局。

一拐角,鬼打墙了,这是进了迷阵;在路上走着,头顶乍然来了躲乌云,这是碰到了符箓;练功时,听着了什么声音,然后便被缚住难以动弹,这是中了咒术。

碧云天上就这么几个人,他们凑一起谁都不觉得谁无辜。折腾着折腾着,碧云天上符咒阵越来越多,每天回个竹楼都要经历刀山火海。

他们终于吃不消了,停了战。这么一对口供,结论更吓人。

明信不会无聊折腾他们,有本事,也有闲心的,只可能有白知秋一个。

他们对白知秋的感觉其实是很复杂的。平日里,他们叫他小师兄,可真要排起辈分,白知秋资历未必比明信少。加上他实力太高,修行不跟他们一道,时候久了,无可避免地会有界限。

也就是这么一闹,秦问声突然觉得,白知秋好像也不是表面那么冷。

虽然她依然摸不透白知秋。

那日丢进去的万灵枝被她种在了花坛中,长得极好。

再后来他们修为日进,碧云天上那些阵盘符咒再难不倒他们。日子不再是枯燥的修炼,加之千象院落成,秦问声入了乐阁学习;周临风成了符阁教习长老,本就面瘫的人被气得愈发面无表情;姜宁入了术院,自此给碧云天添了一大堆叮叮当当的东西。

就在他们以为日子会这么平静过下去的时候,白知秋给他们带上来了一个小师弟。

小师弟年纪不过十一二岁,却有点少年老成的意思,脸上成日见不到半点笑意,怎么逗都逗不动。

他们多少年没动,筋骨都闲懒了,整整齐齐地将主意打到了小师弟身上。

伊始他们还摆出来几分师兄师姐架子,不会太过分。但小师弟实在聪慧,修习起来也没日没夜,反而叫他们担心。

而且,他说是拜在明信门下,却由白知秋亲自教引。

秦问声问过白知秋,小师弟为什么唤作“夕误”。

人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到这个孩子这里,却偏偏落得如此……

不吉利。

仙道院是很忌讳这些的。

白知秋逆着漫天橘红的晚霞,眯了眯眼,没说话。

谁会料到,二十年后,夕误与白知秋反目,下了学宫。

作者有话说:

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出自《论语·里仁第四》

感谢观阅。

第23章 天常【二合一】

谢无尘出来是透气的,和秦问声聊了一会,觉得酒劲散了,便拜了一礼,转身回去。

等他走到白知秋院门前时,白知秋正从屋内出来。见着他,递给他一个锦囊:“陪我去趟垂云翠榭。”

垂云翠榭平日无人,按照余寅说的,这里是碧云天山上和山下的分界线。

人来的少,这里便不常洒扫。落叶残枝被风卷入廊下,雨后的尘痕沾满了朱红的斜栏。白知秋在走廊尽头的小亭三面挂上了竹帘,又从不远处的溪流中沾湿了布巾,指挥谢无尘花了半上午擦净栏杆。

作为来帮忙的答谢,白知秋将锦囊送给了谢无尘。

谢无尘拎着锦囊,知道这是和袖里乾坤一样的东西,一时竟有些哭笑不得。

白知秋靠着斜栏,阖着眸子。他好似是娇生惯养久了,做了会事便觉得累。宽大的袖袍垂下,露出来的只有素白的指尖。乌黑的发搭在肩膀上,衬得他的面色生白,可细碎的阳光穿透了树冠,用一种近乎温柔的姿态笼住了他,于是他的皮肤便有了白玉般的温润质感。

白知秋在这样温柔的阳光中转过脸来:“秦师姐他们也该有东西送你。”

“嗯?”

“不定是什么,看他们心情。”白知秋起身,用帕子细致地又拭了一遍手,谢无尘看见他不经意地捋过了手上的悬诊丝。下一瞬,白知秋便将落在廊外小道上的目光收了回来:“他们入门时,师父都送了物什。这是以前仙门的习惯,一直留到了而今的仙道院。”

“所以白师兄送我乾坤囊?”

“我是千象院的,你不亏了。”白知秋道,“我给秦师姐传了信,等下山暝来接你。我去藏书阁一趟,你有所需的书么?”

“没有。”

谢无尘和白知秋在一起住了一旬,知道白知秋出门基本是当值。今日逢一,按照安排需得去藏书阁核对录名。于是他只是点了下头,没多问。

谢无尘回去时候姜宁正颠着筷子拌凉菜,秦问声坐在檐下剥瓜子。

瓜子仁在小碟中堆成了小小一座山,皮散落在小案边。

谢无尘从虎背上下来,脚一沾地,便被姜宁指使着去搬冰。他回来后,环视了一周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于是问道:“余师兄呢?”

“他?”秦问声“咔嘣”捏开了瓜子壳,漫不经心地回答,“被小师兄抓走当苦力了。”

“嗯?”

“小师兄忙呢,医阁缺人手。”姜宁从屋里探出头,说完就又缩了头回去,遥遥补道:“言阁一些事情也要经小师兄的手的。”

秦问声终于剥完了面前的瓜子,冲姜宁喊道:“光说话,好了没?”

“绿豆汤刚冰上,马上。”

“已经入秋了,别吃这么凉了。”明信挑了帘,“冬天来得快。”

碧云天上一向凉,现在的晚上已经很冷了。再过两日,秋老虎过去,几乎就一夜入冬。

“也就贪最后两天了。”姜宁还端着一碗银耳羹,对谢无尘絮絮道,“本以为你和小师兄中午都在,专门熬的。”

谢无尘现下还在喝文松月给他开的补药,绿豆一类的凉性刺激性的吃什一概不碰。他没和别人说过,当下没料到姜宁如此细心,道了声谢,将银耳羹接了。

午时的饭食简单,吃完仍是姜宁收拾桌子。谢无尘被撵回屋子小睡,睡醒便去白知秋的书房里看书。

日影透在小潭中,风随影动。

在不过二十年的时间里,谢无尘未曾经历什么。北函关兵败将他骤然推上风口浪尖,可先生又在最后,将他推出了人间,替他坐上了那辆向北的马车。

碧云天用一种平静而温馨的姿态接纳了他的到来,所有的东西都在他面前缓缓铺开,带着的是毫无攻击性的暖意。

宛如未经风雨的天真。

***

碧云天风景独好,垂云翠榭以下,人员络绎不绝。

白知秋将上课地点安置在垂云翠榭,正好就在分界线上。

谢无尘早起洗漱时,白知秋已经收拾好,准备往下走了。

清晨柔和的曦光透过葳蕤的林木和濛濛的晨雾,静谧流淌在檐牙之上,也落入院中青石板上。

风铎随风而起,清脆地扬起声调,惊动了檐下花木上栖息的雀。

白知秋伸出了那双素白的手,拨弄着院中花木,像掬了一捧松脂琥珀。

他披在身后的青丝同样被阳光铺陈,恍然如鎏金笔墨。

朝阳下的鸟鸣虫吟中,他安静温和地立着,手中拈一朵无意拂落的花。

谢无尘不由放轻了步子。

白知秋好似被他惊扰,在漫天的金色曦光中侧过头来,神色有一瞬间的游离。可很快,他笑了下:“走?”

许是因为今日上课,白知秋穿的比当值时还正式。广袖交襟长袍上用银线细细绣了流云翠竹,束腰上系了银白流苏,不像是书塾里的先生,更像是天上仙客。

目光落下来时,有如九天霜月,轻轻一瞥,已经让人不由敛息。

白知秋再随和,碧云天上的亲徒们再与人亲近,也不可能改变他们身上已经有的强大与威压。

谢无尘在其中觉出了不可改变的疏离感,又在这疏离感中渐渐回了神:“嗯。”

垂云翠榭外围是许些灌丛花木,在初秋的季节里零碎地开着花。清晨的空气中,花香木香弥漫,洗去了早起的倦懒。

榭外接了游廊,廊边花木探枝,一伸手就能挨到。白知秋在终点的重檐下置了丹青长案,案边放了一摞装订好的讲义,都是昨日他们二人收拾好的。

阳光与林雾近得触手可及。

白知秋落座,摸了一本讲义递给谢无尘。然后自顾自取了笔墨出来,开始研墨。

他背对朝阳,许是觉得刺眼,将竹帘落了下来。于是,身后无边的树影被一道隔绝,生生拦出一道隔雾而望的朦胧感。

谢无尘在廊边寻了个地方,翻开讲义。

书房书架上的书大多是白知秋亲自誊写,谢无尘认识白知秋的字。讲义翻开的一瞬间,他没感觉到意外。

“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无名,天地之始也;有名,万物之母也……”

《道德经》。

谢无尘读过《道德经》,是在他还很小的时候。他的娘亲性子温柔宽厚,却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,常常抄经,为的是祈福。

给远在北函关的父兄祈福,给他祈福,求来求去,也不过一句“平安顺遂”。

谢无尘那时还不到启蒙年纪,什么都不懂,无从细究经卷里的话是何意。娘亲抄完了给他读,他就当故事跟着咿咿呀呀地念。

他的早慧在这些经书中,早早展现了出来。

于是,等到了启蒙的年纪,娘亲便将他送进了宫中太学,学习诗书礼义。

但那时再让他读书就没那么顺利了,宫里规矩多,授课夫子在他眼里是个浅陋的老学究,只会成天讲他的不是。每天叨叨嘴里的,只有什么“君子之道”。

上一篇:首席龙骑士
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