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185章

作者:水墨清薇 标签: 快穿 近代现代

  “禀皇上,此言差矣,那些官员都为文官,论治国还行,论建国,他们却做不来的,没有军权,他们便是蹦得再高又如何?”王大人再一次躬身,“犬子不懂朝政,又加上被恶人吓到,方胡思乱想,把事情放大,他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了。”

  皇上听完王大人的话,觉得有理,然后大笑道,“朕也是被皇儿着急的语气吓到了,连这些都忽略了,多亏王大人细心,不过那些人仍要查查,朕的江山社稷容不得他人指手划脚。”

  说到底还是怕江山被人惦记,王大人恭顺的应下,心里却对皇上的多疑而感叹。出宫后,王大人便派小厮把儿子叫回府里,他得好好念念此事,他上下嘴皮胡乱的猜测,就是数条人命。

  王修晋此时便在王家,得知母亲并不知他遇险的事,脸上扯出笑容,和母亲打过招呼,讲了些回王村发生的事,谁家添了子孙,谁家娶了媳妇,或是哪户的老人故去,王夫人一边听着一边念着那家如何如何,虽说在王村时,她少有出门,却是记住了王村里亲戚的排辈,听说当年闹得最凶的那家老人故去,王夫人不由是叹了口气,“人没了,也不好念其恶,可有去烧几张纸?”

  “我去老祠堂给他烧得纸,没让李菻善和雅昶过去。”王修晋觉得两家关系不怎么样,虽说人死为大,但也不至于拖家带口的给故去的人撑面子。

  王夫人点了点头,没说什么。之后,王修晋又讲了一些有趣的事,王夫人听到有意思的地方,也会跟着笑出声,王修晋陪着母亲扯着话,没一会儿便听仆人进来报老爷回来了。王夫人有些诧异,“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早,莫不是知道你过来?”

  王大人迈步进来,瞧着小儿子正坐在夫人的身边,再看夫人一脸笑盈盈的样子,压下心里的火气。

  “这是怎么了,谁惹你生气了。”王夫人因儿子过来,心情不错,见到夫君脸色不算太好的样子,但开口打趣的问着。

  “有些人说话不经脑子,气着了。”王大人坐下,端起手杯,连眼神都没多给儿子一个。

  王修晋眨了眨眼,他怎么觉得父亲的话是指他?王夫人看着夫君,她怎么觉得老爷说话里有话。

  “娘,我陪父亲说说话?”因为父亲的话,屋里的气氛有些不对,王修晋既然觉得父亲话是冲着他来的,肯定是有话要同他讲,便开了口。

  王夫人看了看儿子,再看了看脸色不太对夫君,也没多想,只当夫君因衙门的事,恼火。“成,你劝劝你爹,我让厨房给你炖个鸡汤,喝完再回去。”王夫人一边说着一边起身,还不忘记拍了拍儿子的手,然后才往外走。

  待王夫人出了门后,王大人方把手中的茶杯重重的放到桌上,开口便是“跪下!”

  王修晋虽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,但依言跪下。接着便听父亲讲他入宫后所听到的事,还有他如何应对,接着王父亲的话锋一转,把矛头指向了他。王修晋听到父亲是如何应对皇上的话后,便不由得一愣,心里苦笑,在这个时代呆了二十多年,仍没有适应社会制度,在说话的时候忘记了文武分得特别细,且不对盘的事。“儿子知错。”

  “为父一直觉得你是最稳重的,却不想犯了这么低级错误,所幸此事知道的人不多,若不然,恐有人会上折子,说你妖言惑众,为一己之私,牵扯他人陪葬。”王大人说完之后叹了口气。“为父又能护你几时?”

  王修晋能从父亲的叹息中,听出很多的情绪。“儿子知错。”再一次的道歉,比起上一次道歉,这一次多了很多的情绪。

  “行了,以后遇事切莫莽撞。”王大人见儿子的样子,便压下了到嘴边的话,抬手把小儿子扶起,小儿子在他的心里一直很放心,可想想,他为小儿子出面的次数,多于长子,最放心的,反而是操心最多的。

第314章

  向儿子说教了一番, 王大人还是要查查那些中轴的官员,不管是为了儿子, 还是为了朝廷。在放儿子离开前,王大人追问起埋伏的事, 听到那边城里知府和城守的不做为, 王大人脸色特别黑, 连个人都抓不到, 玩忽职守,做官还如回去种地。

  第二天王大人便递了一道折子,把那知府和城守给参了,同时参本的还有李老将军。几乎不怎么上朝的李老将军出现在朝堂, 便让很多人心思不宁,老将军先是请皇上问罪, 自述自己如何治军不严, 训出玩忽职守之辈,话锋一转,又说起知府连犯人都审不出,老将军为了家里的孩子安危豁出去了老脸。

  王大人自然跟在一边配合, 两人一唱一和的, 就算是说他假公济私又如何,如若不犯错, 怎么会让他抓到把柄,王大人可不觉得自己是诬告了人。

  那知府和城守在四皇子带着李家嫡长孙和皇商离开之后,便有了不祥的预感, 城守更是每天都心惊胆战的数着日子,虽说现在军权归了朝廷,可仍是分了一部分权利给以前的将领,城守心里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,也不想想李家在军营的势力。

  知府倒是比城过坦然,他顶多是被扣个办事不严,玩忽职守的帽子,对仕途或许会有些影响,但不会有性命之忧,不像城守,李家那位嫡长孙,在军中是没啥大权,也就是训练新兵,但也不看看他的兵出来后都是做什么,像城守便有不少,可没有几个如同他城中这位,忘恩负义。说来城中这位也算是李家出来的,结果呢怕是攀上了其他人,等李家遇了事,看着像是很热心的样子,也就是表面的一套,实际上就是拖,拖,拖,等人走了才想起李家的强大。知府冷笑了一声,且不说李家如何,单是皇商如今的势利,便不是他们这些官员可以惹的,皇上可是几次公开要认皇商为义子,因被大臣阻拦,才没成行。四皇子却是代皇上认了皇商为义弟,间接的仍是算是被皇上认为义子。

  王修晋哪里知朝廷里发生的事,他忙着接手父亲调查出来那个暗地里坑他的礼官的后续之事。那礼官家里可以说是小有势力,以前是土匪出身,大梁初期便转做了正经的行当,只不过私下里仍是养了不少匪类,明白上说是通商时带着的护卫,私下里这些匪类可没少做恶,强抢民女都不算是个事,抢财抢地抢宝如同家常便饭,当年王修晋那些发家的行当若不是和皇室搭了桥,少不得被这人家抢了去。

  王修晋看着父亲收回来的信息,摸了摸脖子,感叹自己此生的好运气,这人家在他和四皇子初次合作时就已经混到了梧县,如果不是四皇子带去的人让那帮人不敢轻举妄动,估计他的小命早没了。初到京城时,整出来酱卤的铺子,出了很多的假货,便有这家人参与,可惜没把他们挤黄返把自己折了进去,损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。在王修晋看来,这家人有几分聪明,只是聪明劲没用对地方,如果放在做正当的生意,搞不好早就富甲一方了。

  散朝后,王修晋便听说了李老将军和父亲参本的事,对此,王修晋还真不同情知府和城守,如果他们用心些,就不会让人跑了,跑的绝对不会是一人,王修晋拿着父亲给的资料和李菻善商量了一番,并没有把那礼官的家人抓起来,而是派人周密看管,不论是那礼官,还是他带走的人,在外面混不下去后,绝对会寻机会冒险进京看看,若是发现家中无异,或许会回来的。

  没多久,知府被发配去了处偏僻之地做县令,而那城守,回新兵营重训,城守接到令后,差点没晕过去,新兵营是什么地方,那是李菻善的地盘,他再想出新兵营,除非是退伍归乡。若是以城守之称退伍回乡,还会受当地官员一些礼遇,一位新兵营出来的退伍回乡,那就不要想了,连村里的亲戚都不会高看他一眼。城守想要寻求新靠山的帮忙,那位却是将他拒之门外。

  京城之中的王大人正忙着那些中轴官员的事,不查不知道,一查起来,还真是吓一跳,王大人甚至有种儿子说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的想法。调查这些人,都察院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,他们发现大梁整个中轴位上的官员涵盖了七八成,这可比他之前想得还要多,中轴之下的官员,还占了不小的数目,完全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。都察院的几位主要官员看着名录后,手指全都发抖,这些中轴的官员,以后会慢慢的升到高位,再之后,便是权朝野,把持着朝中重权,大梁就算不改名换姓,怕也会出位倭皇帝。

  此事,王大人自然不能一人担力,将六部三院还有几位阁老全数请来,将抄下的名录一一的传阅,这些人看完之后,脸色全都发黑,他们众是有各自的小心思,划地盘,但在外力想要抢他们的利益的时候,绝对会抱成团,他们现在是各个大权在握,但他们得为晚辈考虑。

  聚在一起的几人,商讨如何安排这些人,大家商量来商量去,最后决定把这些人先抽调一部分出来,安排到翰林编书著作。至于其他的,犯了一点儿错的,便压下去,没犯错的,也寻个借口打压下去。杀,绝对是不行的,人数太多了。

  几人商议之后,转呈到御案之上,皇帝看完之后震怒,没有说处理的方法好与不好,反而是点了点王大人,“让朕说你什么好,当初皇商说这些人有问题,你跟朕怎么说的?”王大人脸色不是很好,谁会想到问题那么严重。其余的几位大人可不知之前的事,这会儿听着皇上点王大人,各个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。

  皇上在那么多大臣的面前,还是给王大人留了些面子,听了大家商量好的处理意见,皇上虽然脸色仍不好,但还是同意了,这让几位一同过来的大臣松了口气,他们在进宫前,最担心的就是皇上一个不顺爽便大开了杀戒,到时不明所以百姓只会以为皇上残暴。

  晚间,王修晋和李菻善被请去王家,王大人把调查出来的结果和儿子说了说,王修晋听完之后,眨了眨眼睛,他是不是应该去做预言家了,当时他的猜测也是心急之下胡乱想出来的,没想到还真是应了他的话。李菻善的脸色可不怎么好,便开口问到,能不能在那些下派的官员在赴任的途中做些什么,就算不全部让他们出事,也可以让几人消失。王大人听完之后,沉默了许久,没有应下也没有拒绝,算是默认了。山川崎岖,出什么意外也是有可能发生的。

  王修晋没有插言,他说不出这些罪不至死的话,当这些发达起来后,当真做到了权倾朝野时,他们会对之前握有大权的人手下留情吗?答案是什么,他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。

  此事的后续,王修晋不有过多的关注,只听说年前京城调动频繁,有很多人赶在年前进京赴任。京城内的房价有了微小的浮动。王修晋最近最关心的事,便是那位跑路的礼官有了新的动态,他身边的人回京城了。听到这个消息时,王修晋激动的差一点儿跳起来,等了这么长时间,终于有动静了。王修晋恨不得把那人立刻抓起来,问个明白,却被李菻善压了下来。

  “有了第一个,肯定会有第二个,现在不要急,万不能打草惊蛇。”李菻善拍了拍王修晋的肩膀。“不会让他们跑了的。”

  有了李菻善的保证,王修晋放下心,但仍旧每天都要询问一二,连置办年货等事都是由米掌柜过来叫他,他才记起。今年算不上是好年景,朝中有不少地方遭遇天灾,好在国库丰盈,各地粮仓也是满满的,拿出来分给受灾地区,居然并没有少多少。有受灾的地方,自然就有丰收之地,两相一平衡,和往年没差多少。官府发粮前,不用朝廷开口,便主动的请了都察院的人过来监督,就怕事后怕查。

  以前官府发粮,若遇到黑心的官员发的粮里参杂糠子都算是好的,往里参沙子的也不是没有。有了监督,官员自动自觉的发了好粮,不想因此举得了圣心,一些小地方的县令,被提拔做了知府,县令们可不知京城里的一些大佬考虑着什么,他们得了提拔后,反而觉得皇上如今要的是一心为民的好官,心里有了盘算,皇上是知道一举一的,只要为民着想,行事有度,不贪官财,想要升官不是难事。

  因是灾年,皇上行赏并不大,年宴再一次取消了,皇上更是表示从初一到初三要行素三天,为百姓祈福,为皇家办事的大臣们,哪还能吃肉,也只能跟着一同吃素。

第315章

  大过年吃素, 让王修晋一头黑线,吃三天的素就能让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了?这算是古人不懂科技的愚昧作法?也不尽然, 不是有句话叫“心诚则灵”,或许皇帝的诚心会感动天地, 让今年少些灾难, 百姓少些磨难。至于像他这种不是特别诚心的人, 只盼老天爷直接将他们忽略。

  吃了三天素, 见到肉腥时,王修晋忍不住感叹一番,然后就想,和尚是怎么天天吃素的, 他只忍了三天,就差一点破了荤, 还好皇上没整个十天半个月, 不然,他就得偷吃了。按说他不应该这样,常年好吃的不断,皇上还会时不时的赏些珍馐, 不至于三天不吃荤就跟少了什么似的, 连嘴里都没味,馋的哟!连自己都觉得没法看了。

  开年之后, 皇上先是祭祖,望祖先保佑大梁江山万万代。接着是去祈福,望老天保佑今年风调雨顺, 出征将士凯旋而归。祭祖,没有王修晋什么事,但是李菻善却被点去负责仪仗过程的安全,由此也昭示皇帝对李家的看重。之后的祈福,皇上特意点名让王修晋参加,还笑言,王修晋是财神爷转世。一顶高帽子扣得王修晋诚惶诚恐,连连道赚钱的能人太多,他不过是机缘好些,就差没直接说抱了个超强大腿。

  一再向皇上表忠心,逗得皇帝哈哈大笑,王修晋才在心里拭头一头的大汗,暗自猜测皇帝是什么意思,没钱了想要从他这里再弄些钱?还是对他有了猜忌?可两个都不应该,如果是有所猜忌,就不会邀请他来参加什么祈福,他虽然是个官品挺高的皇商,但还不够格参加这样的祈福仪式。若说是没钱,也不太可能,国库有多少钱他不清楚,但绝对不会到缺钱的程度。猜不出皇帝的意思,王修晋有些不安。

  仪式之后,王修晋便随着父亲离开,没有直接回李家,而是去王家,他想向父亲请教一番,对皇上的话,他有种捧杀的感觉,是自己风头太盛惹得皇帝不高兴?还是皇帝有其他的算计?

  王大人看着一脸虚心请教的小儿子,很是无语,应该担忧的时候,小儿子却大胆的敢言不该道之言,不应该担忧的时候,却胡思乱想,皇上能有什么意思,如今国库虽是丰盈,但没有一人会嫌钱少,皇上名下的铺子,不是没有,也赚着钱,可那来钱的速度,有小儿子的快吗?还每年除去给皇家的红利,每隔上几年便会捐些钱给国库,说儿子赚钱,还不如说是给皇家做掌柜的,皇帝只要不昏聩,就不会把儿子怎么着。

  王大人只回了一句想太多,便把小儿子打发了,他觉得小儿子最近怕是太闲了,才会想那么多,应给他寻个事做,不然还不得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事。

  王修晋哪里知道父亲打着主意,回家之后还和李菻善念叨了,李菻善也觉得王修晋想太多,仪式上,皇帝很有可能就是句玩笑话,并没有那么多的道道,可看着王修晋仍是脸担忧的样子,又觉得应该劝慰几句,王修晋听着李菻善和父亲说的话差不多,心放下几分,可仍是有担忧,不过很快就放下了,就算是皇帝在盘算什么,也得是画出道道后,现在他想再多也没有用。

  摆正了想法,王修晋又投入了新一年的商海之中。祈福之后没多久,在外在征战的军队便传回了好消息,军队已经打到了来犯之敌的国境。皇帝听完龙颜大悦,忙在朝中文臣中,拔拉出两个参加过上一次划地谈判的大臣,只有一句嘱托,那就是要钱要地。

  大梁的皇帝被王修晋忽悠的,也不讲究什么大国风范了,钱和地进到自己衣囊才是正确的,只要把对方打疼了,不敢再有来范之心才行,而且大梁的皇帝还是觉得土地太少,要不然也不会在之前的迁怒之后,还派兵继续打,拿出舆图给即将出发的官员划了一下面积,从这里到这里必须拿下,如果能再多些就更好,战争赔款,除去正常要的赔偿金之外,还要一份对士兵死亡的赔款,让当将领把战损清算清楚,普通士兵五十金,每升一级往上翻一倍。要去前线的文臣互相拿眼神溜了一眼对方,帝国也不缺钱啊!

上一篇:荒野之春

下一篇:婚后热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