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117章

作者:水墨清薇 标签: 快穿 近代现代

第199章

  圣旨到达秋城, 知府还真没有什么恐惧感,圣旨上说了, 他在交接之后另有重用。知府接了圣旨,先给传旨的亲随塞了个荷包, 然后便开始想交接的事务。府衙里其他人, 有人在等着看热闹, 有人则在等新任知府, 若是同一派,到时拉拉关系,若不是一派,便要想想如何安稳的过了新官的三把火, 顺道若能给对方个下马威也不错。当然也有人心里不满,尤其是在府衙呆了很多年的官员, 好不容易把知府盼走了, 自己却没有机会往上爬,其心情可想而知。

  传旨的亲随并没有立刻离开,离开府衙后,便去寻王修晋, 传了句皇上的口谕, 早些把工坊之事落实后,速速回京。王修晋听完口谕后, 颇有些无语。传了口谕后,亲随便笑呵呵的和王修晋扯起闲话,当然他不会说皇宫里的事, 而是讲了讲京城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,王大人在忙什么,同时也暗示新来的知府是四皇子身边的人。王修晋听完后,给亲随塞了个荷包。留传旨的亲随在临时租下的小院住了一夜,第二日亲自将人送到了城门处,挥手道别后,王修晋和李菻善一同去了趟军营。

  这段时间,王修晋也没闲着,从军营里挖出两个能力还不错的人去做管事,因两人没有官身,李二老爷便同意了。被挑出来的两人对王修晋那叫一个感激,两人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,以前读过书,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参加科举,抽兵役的时候,就过来服兵役,至于其中是何原由,两人不说,王修晋也不好多问,不过两人头顶上的标签全都是正面的评价,说明现在这人还是不错的,至于以后,只能由时间来考验了。

  圣旨到的事,李二老爷也有耳闻,在听说王修晋得了口谕之后,李二老爷也催着两人,当抓紧时间了,总不能拖着在这里过年。

  “在此处过年的可能不大,倒是在路上的可能性会更大些。”王修晋眯着眼睛乐,这事还真不能再拖了,入了冬之后,便是南方不下雪,下场雨也会让路变得能走,可有些事得待到新任知府到了之后,与之详谈。

  和李二老爷扯了会皮,便把人带走。之前没将人带走,一来是需要办一些手续,两人虽然是小兵,但也是有兵籍的,不可能说带走就带走。二来,王修晋等的便是个变动,说来王修晋上辈子没少和一些部门打交道,可现在似乎习惯了到衙门就会行方便,现在遇个各种让人不顺眼的知府,王修晋心里便不舒服,于是便有消极怠工的行为。说白了就是被惯的,现在又有权有势还有钱,便不想忍,说什么别百姓造福,都是借口。还好王修晋为官不参朝事,若不然,再过个几年,就凭他依心情办事的行为,死都不知怎么死的。王修晋心里明镜的,可还是依着心情办事,他还为自己寻了个借口,人若是十全十美,怕是更容易早死。

  带着两人,王修晋十分有耐心,手把手教对方一些管理方面的事,但他说的也只是个大框,里面要如何添,便要看他们自己是如何理解。趁着府衙里的人注意力全都放在还未到的新任知府身上时,王修晋已经带着人在秋城进行了一次标题党仔细的地毯式的了解,最后决定,把纺织工坊建离军营相隔两条巷子的地方,一来是为了避嫌,二来又有个保障,若遇个什么事,现往军营跑也赶趟。

  至于油工坊,便没有那么多的考量,油工坊里面哪怕招的是伤残兵,但也是兵,真要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冲进来,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天天跟着王修晋跑的两人学得很快,且比王修晋预想的还要聪明,很多事王修晋估计不提,两人都能想到,对此,王修晋非常的满意。

  新任知府到了之后,并没有直接和前任知府办理交接事宜,而是让随同而来的清账人员先进行陈账的盘查,原本打着一些小算盘的人傻眼了,他还打算交出杨公子,在新任知府面前讨个好,哪想会有清账的人。

  此时新任知府正坐在王修晋的小院里,对王修晋十分的恭敬,王修晋看着来者,觉得很是头疼,这人王修晋还真熟,以前四皇子的侍卫之一,后来去混建筑队了,哪想现在成了新任的知府。

  “四皇子让下官代转句话,李统领入冬后还需随四皇子去边关,秋城不适合游玩,需早些归。”新任知府十分淡定的转完话后,又开口,“王大人和李统领都去了什么地方?对秋城四周可是了解,若是清楚,还请转告下官,下官心里也好有个底。”

  接连两次被催,王修晋心里涌出那么一点点羞耻,很快就被抛开了,听到去边关的事,王修晋的心情十分不美丽,却只能在心里腹诽两句,面上却很认真的把秋城下属的几个寨子的情况讲得仔细,新任知府听完之后不停的皱眉,“藩王在任时,没少向朝廷要银子修建,皇上仁慈,没少了藩王的银子,如今下设的县城却如同寨落。”新任知府以为自己接手的城,虽没想过富可敌国,却也没想过如此的穷困。

  “首先路必须修,不然货物进出遇了难,便是有工坊也是白搭。”王修晋给新任知府提出几个建议。“其次,要整合,这边边的大小寨子太多,分布太乱,因为少数民族纵多,大寨子为了难够有更多的附属小寨,争夺起来不比打点场面小,小打小闹若不压住了,养大了一些人的野心,到时出个什么事,你担不起。”王修晋见对方点头后,又接着道,“你可以考虑给他们寻些事做,只要人有了事可做,哪里还会扯三捻四,天天累得跟孙子似的,回家就想睡觉,便是有人惦记着占寨子的事,也招不去人支持。”说完之后,王修晋泯了几口茶,话说多了,口干。

  “最后呢?”新任知府正听有认真,他觉得王修晋说得十分有道理,等着最后一点,却迟迟不见王修晋再开口。

  “最后就是你自己考虑如何做了,我能给你两个意见,便是看在是故人,若换做他人,我连口都不开。”王修晋觉得新任知府太贪,两个意见已然是不错了。

  李菻善在王修晋讲完之后,十分认同的点头,他家修晋又不是幕僚。新任知府被李菻善的眼神吓了一跳,心里想着不愧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,光是眼神就能吓死人。不过在新任知府临出门前,李菻善还是好心的让人给新任知府讲了一下秋城的府衙内的一些事,当然,还有上一任知府的小舅子身在何处。

  新任知府挑了挑眉,心里立刻明白两人的用意,然后拱手向王修晋和李菻善道谢,转身离去。送走了人,王修晋看向李菻善,“你怎么知道杨公子在哪里?”

  “二叔说的。”李菻善说得很坦荡,“我见你对杨公子的事不上心,便没跟你讲。”

  王修晋颇有些无语,不过对那位捏住杨公子的人,他挺好奇对方是怎么想的,想用杨公子得到什么好处?

  “大概是认为他做不上知府的位置,但可以事此入了新上任的眼,若能重用更好,便是不能重用,也可求得升上一升。”

  “谁会重用一个拿捏着上司把柄的人,长没长脑子,这人是怎么混进府衙当差的。”

  “花钱进去的,说来,这位还是杨公子提携的,也不知杨公子现在心情如何。”

  杨公子相当的愤怒,他怎么也想不到,当初他帮着对方入了府衙,现在反倒被对方关在柴房里。那日杨公子在城门口被拦下后,心情十分不好,便随意的四处走走,就遇到了之前他曾帮过的人,心里也过多的防备,在对方提意到他家坐坐时,便跟了过来,哪想一杯茶后,被人绑个结实,之后……

  杨公子不想回忆起之前受了多少屈辱,受了多少严刑拷打,不论对方问什么,他都不会说,他就算再看不起姐夫,再嫉恨对方拥有着他所不能拥有的,也不会说出对姐夫不利的东西。不是他多有良心,而是有他姐夫为官一天,他若有一日出了这里,便能让对方遭受百倍千倍的折磨。

  从那人嘴里传出圣旨的内容时,杨公子也不急,若姐夫当真高升进京,以他对姐夫的了解,绝对会掘地三尺把他找出来。可当听说新任的知府带着清账的人到了秋城,杨公子的心里慌了,便是面上不显,心里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,脑子里所想的,也全都是不好的。

  清账的人员速度很快,他们主要是查最近一任的账目有何异常,至于再往前的,待交接之后再查便是。杨公子做假账的手笔,可不怎么样,糊弄不懂的人倒也可以,但对上专业的人士,那可真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。

第200章

  被挪用了那么多的银子, 还未从知府的宅院搬走的前任,被围在了宅院里, 新任知府带着过来搞建筑的队伍人员把宅院里上下清查了一遍,倒是收出一些银子, 宅院也有一些值钱的东西, 但和账上的差数仍是非常大, 且值钱的物件里, 知府夫人明确表示是长公主赏给她的。那么,被挪走的钱哪去了?前任知府也傻了,他完全不知道钱的事。看着前任的样子,似乎是真不知道钱没了, 能把钱不知不觉的卷走,要么管钱的人, 要么就是十分信任的人。

  前一任知府本能的想到了小舅子, 然后脸都绿了。还未上任的知府怎么可能错过知府的脸色,便让人先将知府控制起来追问,没费多大的劲便把话问了出来,立刻全城抓捕被人人称善的杨公子。

  李菻善非常极时的给新上任的知府送了一条消息, 没用一个时辰便把人带回来。前一任知府指着小舅子大骂, 杨公子则回以冷笑,甚至还放声狂笑, 两人更是狗咬狗的互相指责,可不管怎么样,前一任知府还有一身的官皮, 而杨公子没了姐夫的庇护,可就什么都不是。前任知府如何判罪,非新上任的知府决定,需要压回京后,由上面的人做定夺,至于杨公子,倒无需麻烦,可直接斩首。至于把杨公子的关起来的那位官员,新上任的这位是肯定不会用,也不敢用。

  杨公子再一次成了秋城的谈资,有些人不相信杨公子会做出贪得官银的事,还念着怕是被他的姐夫推出来做替罪羊的,在酒楼里,新任知府招待王修晋和李菻善,原本还打算请李二老爷和几位军营里头头,后来被李菻善劝住才没将人一并请来。“袁某谢过两位的帮助。”

  “客气了不是,咱都是为皇上分忧,能帮上忙,自然不会旁观。”王修晋笑眯眯的应着话。“以后的一段日子,怕是要时常麻烦袁知府。”

  “自当顶立相助。”袁知府笑着举起杯,“袁某以茶代酒敬两位。”

  一顿饭吃得三人皆开心,至于袁知府要如何压下府衙里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,不在王修晋能管辖的,若是他在立了威之后还压不住人,便只能说此人也不是啥能人,不过依着袁知府头上的标签看,王修晋反倒担心起那些图谋些什么的官员,别所想之事没办法,反倒将把柄送到袁知府的手中。

  关于杨公子的谈资没超过两天便被新的话题取代,便是城里将要建两个大型的工坊,已经划好了地点,两日后便开始进行动迁。百姓们纷纷猜测自己家在不在动迁的范围内,有人绘声绘色的讲着他们家那肯定会在范围内,什么已经有士兵和官兵去了几次,什么见着达官贵人模样的人去转过。王修晋听着传言不由得觉得好笑,却任由着大家传,总比天天议论那个伪善的杨公子强。

  关于两家工坊的事,府衙贴了大榜,两家工坊都是有由皇商出资建设,油工坊只招收从军营退下的伤兵,若在开工前未招够人,便会放宽条件,可招收一些曾经拥有过兵籍的人。而纺织工坊的范围便广泛一些,纺线女工,针织女工,做零活的女工,织布女工,最后才有染布,染线的男工。不论城里的人,还是听着风从各寨子过来的人,都有些傻眼。这,工坊好是不好,可跟他们一帮大老爷们没啥关系啊!

  “居然招一帮妇人做工,这,这,这,成何体统。”一位酸儒不停的摇头,抖着手指着榜纸上的内容,看起来气得不轻。

  “呵,妇人怎么了,你不是妇人生妇人养的?”贴榜纸的可不是府衙的人,而是从京城过来的建筑工,“一看就是个没邮识的,京城里人人巴不得让媳妇进工坊做工,可知为啥?一家子两人赚钱和一人赚钱,存下的钱能一样多吗?每天的吃食那可是天地之差。为了个面子,少赚了不少银子,还让一家人一起跟着吃不上顿好的,只能说脑子不好使。”

  “你,你,无知小儿。”酸儒被说得失了面子,又一时寻不到骂人的话,气得不行。

  贴榜纸的人哪里会理他,还文人呢!若说文人里他最服的,就是跟着王大人混的那些,一个个嘴皮子都溜,人家说话都能说到点了上。

  “这位公子说得有些道理,不知女工的每月能赚多少?”有个壮汉开口问着,大家心里都想知道,可又不敢开口问,怕被人说养不起婆娘。

  “打底钱加上件钱再加额外的奖励钱。”在一旁看着的睿文在听了当地人简单的翻译后,便上前给做了回答,“做得好的,一个月拿一两不成问题。”

  闻者均倒吸了口气,妇人一月能赚上一两,他们男人都不敢说能赚到那么多钱,一月两,一年便是十二两,这,这,这也太多了。

  “什么时候招人,有什么条件没,我家婆娘长得粗壮可行?”壮汉忙追问。

  “只要手上活细致就成,不看长相。”睿文听完翻译的话后,忙做了解答。“大家只管放心,工坊都是签三份契的,其中一份便会放在衙门里。”和少爷在一起久了,睿文处理起事来,十分有度,让一旁迟了一些赶过来的两位即将上任的管事略有些心情复杂,不过很快便调整好情绪,接替了睿文,开始给大家讲解工坊的事。

  王修晋和李菻善坐在不远处的茶摊里,远远的看着,王修晋觉得两人还行,他不可能什么事都要做到亲力亲为,两人跟着他也有些日子,这会儿做着讲解也算是可圈可点,让他意外的是睿文,王修晋考虑要不要把睿文也扔出去做个管事,想想还是算了,他好不容易有个合意助手,当真扔出去做个管事,再培养个助手,太难。

  纺织工坊的话题持续了很久,怕是将会一直到人员招完才会结束。很快在动迁的地点被圈下后,大家的谈资便又多了“给你家分了多钱”。

  动迁的事落实之后,王修晋和李菻善不能等到房子建好了再回去,从两位管事中挑了一位随他们进京学习,另一位先且留下,等一人学成后,再换另一位进京。而油坊的管事,则由从其他三处油坊各抽调一人过来。管事外,还要安排一些技术过硬的人过来,教导他们如何生产。也不知伤兵之间靠什么联系,在消息传出去后,便开始有伤兵陆续的往秋城赶,因有前三处油坊的存在,这几年又无战事,没有安排的伤兵甚至已经很少了,估计秋城的油城,将会是伤兵最少的。

  刚刚开始进行拆迁,并没有宿舍来安排赶过来的伤兵,王修晋和袁知府,李二老爷商量之后,决定将伤兵按排在军营里,比起别的地方,他们在军营里会更自在些,袁知府在得知王修晋和李菻善将要离开时,一再的表示,他会在城门口安排好人,只要有伤兵进城,就会将其送到军营。王修晋也再三的向其表示感谢,便和李菻善整理行囊准备回京。

上一篇:荒野之春

下一篇:婚后热恋